卫生管理学院始建于2002年,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卫戍健康•管理同行”院训,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使命担当的卫生管理人才。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社会服务为导向,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办学规模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74人,其中本科生1630人,研究生44人。学院建成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烟台市档案馆等实践教学基地15个。现设有办公室、教学工作办公室等6个行政科室;设有数学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信息系统教研室、信息管理教研室、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业务机构;设卫生体系与政策研究院1个研究机构。学院长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保持长期合作交流,在联合申报项目、共同培养学生、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人才培养 办学以来累计培养卫生管理人才2000余名,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2024年达95.4%。每年近40%本科生考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深造,并涌现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杜健、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研究员赵洋等一大批学术领军以及基层医共体管理骨干。
教育教学 学院重点培养一流课程4门,本科课程8门,研究生课程1门;立项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项目5门,思政精品课程6门,获批优秀理论课程教案8项。近年来承担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产学合作育人项目30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1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6篇。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出版教材23部,其中国家级教材5部、省部级教材7部,《卫生信息管理学》荣获2020年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
学科专业 学院拥有管理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公共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含二级学科3个(公共政策、卫生政策与管理、数字公共治理)以及公共卫生(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授权点2个。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全国首批招生的健康服务类专业,持续打造“医养结合”的专业品牌。
科学研究 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4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5篇,其中《Lance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顶级期刊5篇;荣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励6项。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健康研究院等省级平台,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完成省市级委托课题和校地共建项目16项(含重大项目1项),10项咨询报告被省市级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纳,为区域卫生健康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5人。师资队伍中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高层次人才1人,以及烟台市“双百计划”高端创新人才1人,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保障。
特色亮点 公共管理硕士(MPA)人才培养: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以招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为主,以培养行政管理、卫生政策与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数字公共治理等专门人才为主要方向,依托政府、医院等实训基地开展案例教学与项目实战,强化数据决策能力,培育复合型治理人才,推动公共管理现代化。数字技术赋能教育: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教研团队,建设AI+VR虚拟课程;利用多平台互通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社会实践等环节突出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培养与时代发展接轨的现代化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党建引领创新发展:融合公共管理学科优势与数字治理技术,构建“战略-目标-数据”三位一体决策体系,推动师资长效发展、学生跨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竞争力持续增强,形成“党建引领-治理创新-学科跃升”的闭环生态,为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展望未来 学院将紧跟“健康中国”与“数字中国”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布局,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领军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