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微以致远
亲爱的同学:
你是否向往站在未来医疗发展的最前沿,在医学与管理的交融地带开拓一片新天地?在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我们带你洞悉健康政策变革、解码智慧医疗浪潮、把握医院精益运营的脉搏。在医学与管理的交叉领域探索前沿,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开拓视野,在良师的指引下找到人生的方向。
卫生管理学院——于微微
育人格言| 她说
以培养创新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目标,一起成为医学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数智时代信息的引航员吧!
名师简介
于微微,女,中共党员,教授,硕士导师,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滨州医学院校级优秀教师、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专任教师。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及专业建设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教学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等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医学会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滨州市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烟台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各级奖励20余项。
寄语高三学子
数据驱动健康的时代,诚挚邀请怀揣健康理想的你:这里不仅是学习殿堂,更是培育新时代“健康指挥官”的摇篮。通过特色化的“医学+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体系,你将学习如何用大数据开展健康管理、如何用智能算法优化医疗资源、如何用管理创新提升医疗体验。
青春的选择关乎生命的重量,欢迎加入这场用科技与管理守护人民健康的伟大事业!期待你们用专业能力守护全民健康,书写自己的“健康中国”故事。
金秋九月,期待与你相遇在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人才培养
自2003年站上讲台以来,于微微教授二十余年勤耕不辍,始终坚守卫生信息管理领域的教学科研一线,在专业人才特色培养上有独到的见解和实践。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发展者,她见证了专业从传统图书情报管理向数字化健康信息管理的转型。
她带领团队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两段三期全过程”的医学院校卫生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贯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与产业协同的人才能力培养体系。
她担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累计指导二十余名本科生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其中1名本科生获评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其指导的学生团队连续获批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基于CBE和OBE理念开展实践教学,以成果导出为导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资源,注重情景化教学,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学科竞赛,以赛促学。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多项,获首届全国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竞赛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志愿者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及田野调查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成果为相关领域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辅导学生考研
辅导学生开展学科竞赛
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
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服务
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开展专业校企合作研讨
指导学生获奖
1.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
2.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一等奖
3.首届全国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竞赛三等奖
4.“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5.“人卫杯”全国医药卫生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竞赛三等奖
6.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
师生故事
我与学生的成长故事:
数据赋能:从课堂到人生选择的蜕变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深化学生对数据价值的理解,我在信息获取与分析教学环节创新性地采用“兴趣导向+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组建3-5人小组,运用Python编程技术采集其感兴趣领域的网络公开数据,通过数据清洗、结构化处理及可视化分析,逐步挖掘数据背后的行业洞见与发展规律。这种教学设计的独特价值在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等硬技能,又通过兴趣领域的切入,自然激发其探索专业理论的主动性,形成“技能实践-兴趣驱动-理论深化”的良性学习循环。
为帮助学生理性规划升学与职业发展,我系统整理了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发展数据。将数据提供给考研学子们,引导他们对专业本科毕业、硕士毕业、博士毕业的师哥师姐们的就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就业发展轨迹图,并指导学生关注各学位点的细粒度数据,进行考研考博专业的深入分析,如学科排名、导师方向、招生人数、生源结构等,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摆脱初始对未来的迷茫,明确自己的考研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考研之路本就是一场身心的双重考验。在备考过程中,当学生们面临统考科目模拟失利、专业课知识体系混乱、自学压力过大等困境时,总会来到我的办公室寻求慰藉。每当这时,我都会放下手头工作,用往届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和最温暖的话语鼓励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勇往直前。“于老师,您不用说话,我只要站在你身边就能重获力量、满血复活!”“听到你这么说,我也瞬间充满了能量。”——这样充满温度的对话,已经成为我和学生们的互动记忆。
看着考研学子们从崩溃边缘重整旗鼓的背影,望着他们从模拟失利到重拾信心的蜕变轨迹,我真正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的育人智慧。
系统思维:在实战中成长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在学生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我总是引导他们多思考,尤其关注临床信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记得有一次,在附属医院核磁共振检查预约处,我目睹了一位患者与护士就核磁共振预约时间能否调整进行沟通。原来该患者还有其他影像检查,但这些检查项目的预约时间比较分散,需要患者多次往返医院,极为不便。这一场景让我意识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医院信息共享的问题。于是,我组织学生围绕这一现象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思考:现存问题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解决?
通过后续访谈,学生了解到,该医院影像设备资源的使用调度方式高度依赖人工,手工排班存在误差,引发了频繁的调整,进一步加重了调度负荷。这种传统的调度方式不仅信息处理繁重,而且难以进行动态调整,给相关工作人员和患者造成了极大不便。更为严重的是,它降低了疾病的诊疗效率,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带来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加剧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竞争。
于是,我将解决这一信息孤岛问题作为一次实战机会。借助“五步引导法”帮助学生识别与解决这一系统性问题,指导他们通过系统设计来攻克这一行业难题。经过反复的沟通与探讨,学生们自发组建了项目团队,分工协作。他们深入调研,摸清了影像相关科室设备的状态、患者的优先级以及科室的各类需求等数据。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经过反复沟通、精心设计,最终完成了从系统功能设计、技术选择、具体实现,到系统测试、修改调试的全流程。
最终,学生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pring Boot的医院资源调度系统”。这一系统所采用的动态分配算法,辅助医院较好地实现了影像资源的动态调配,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为患者带来了便利,提高了患者、医护人员及医院管理方等多方面的满意度。凭借着这一成果,该项目在第六届全国智能技术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看着学生们熬红的双眼和获奖后开心的笑容,我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教学真谛。
育人新范式:教研相长新探索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我们团队教师积极探索,推出了“两段三期全过程”的医学院校卫生信息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最主要的产出目标,主动对接就业单位,深入调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以成果导向理念反向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资源。我们将医疗行业中真实的信息管理项目拆解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综合素养。
在师生共同探讨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课程体系、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促成了省教改课题《基于CBE理论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的立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与学生们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转化,尤其是创新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的养成展开深入探讨。我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并落实有效的实现路径,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鼓励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学科竞赛活动,以展示和检验他们的专业能力。这一举措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果。例如,学生自主开发的“智能血糖管理系统”和“医院临床教学考核系统”项目,不仅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还被两家医院采用,为医疗服务的实际场景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学生自主开发的“基于Bibliometrix和Shiny的中文文献分析系统设计”项目,能够高效完成文献分析工作,成为辅助学生开展科研分析的有力工具。
当学生深度融入教师的研究项目,当课堂案例实时更新着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我清晰地看到,当研究的严谨性与教育的温度性相互滋养,“因材施教”便能从理念升华为可计算、可复制的育人新生态。这不仅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开辟了新路径。
招生专栏:加入我们,未来可期
招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联系方式:
招生电话:0535691332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咨询电话:
邢老师:1358981292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咨询电话:
何老师:13562573301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咨询电话:
赵老师:15854560606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咨询电话:
曲老师:13863858971
学院官网:https://wsglxy.bzmc.edu.cn/main.htm
学校官网:https://www.bzmc.edu.cn/main.htm
报考要求:近三年录取最低分数线及选考科目要求
期待与你并肩同行
在滨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
有一群老师,
愿为你点亮理想的灯;
有一方天地,
助你成为健康中国的推动者。
2025,我们在这里等你!